协会官方微信

返回首页

English

  • CISILE2019年度盛会在京召开
  • 第一期“OPDCA”研修课程成果汇报会
  • 协会与丹东市战略合作 隆重召开座谈会
  • 2018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

会员动态

余姚舜宇:转型升级铸就国际光学名配角
信息来源:余姚市科技局 上传日期:2012-01-11 点击率:3094次

  “舜宇”在加速,在转型
  面临高成本时代的种种不利条件,舜宇集团今年1—9月销售、利润,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96%和30.72%,继续大踏步往前走。
  在全球光电产业很不景气、竞争对手都是着名跨国企业的大背景下,舜宇集团却在国际“赛场”上脱颖而出,一枝独秀。65%的产品销往美、日、德等光学仪器发达国家。据日本的光学市场调查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舜宇”光学镜片的供应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高端产品手机摄像模组销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手机镜头销量位居全球第六,在全球光学市场中优势明显。
  是什么让“舜宇”逆势成长、逆风前行?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企业,发现“舜宇”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一核心,持续主动地推进技术、生产、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成功转型为国际光电行业着名跨国公司名配角,很好地回答了当下企业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
  智造: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手机中配置的镜头是地地道道的“余姚制造”,或许你会很惊讶。但事实就是如此。
  2011年1月27日,“舜宇”与世界上最大的IT企业———韩国三星电子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码相机和单电相机的镜片及群组等领域展开合作,此举使“舜宇”的整组镜头组装及模组实力再获新突破;
  2011年3月1日,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携手全球最着名的手机模组企业———日本夏普公司,正式通过对舜宇光学的量产工程监察,并下达了今后5个月的手机镜头订单。此举标志着“舜宇”手机镜头进入了世界一线品牌客户诺基亚的核心供应链,使全球知名品牌手机用上了“舜宇”的镜头;
  2011年6月,韩国知名手机制造商P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1.5GHZ双核智能手机,并选择舜宇光电作为该款手机的摄像模组供应商。9月,由“舜宇”自主研发的800万像素手机摄像模组首批产品顺利进入海外市场。
  面对这些喜人业绩,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带给人们的思索。“舜宇”产品进入海外高端市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舜宇”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其产品频频占领全球高端市场的主要支撑。
  有专家说过,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仅仅有倒逼机制就能自然推进的,而是需要集聚、整合大量资本、人才、技术、平台等优质要素。“少说话,多做事”的舜宇集团总裁王文鉴,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胸有成竹的转型升级,2004年开始实施名配角战略,而唱主角的,始终是他精心谋划的人才战略,正是有了一支优秀团队,“舜宇”才先行一步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和提升,在迈向国际光学市场的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快,成功转型为国际光学知名跨国公司名配角。
  围绕实施名配角战略,多年来,“舜宇”坚持高科技、高效益、高价值三大目标,形成了技术研发体系和思想,技术创新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公司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专业研究所等各种创新平台,促使企业内部集聚的各种人才要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发明专利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至今,集团已获得发明专利23项,还有38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
  ———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收购了韩国力量光学,设立了舜宇新加坡公司,加强与国际知名光学公司的合作与交流,使研发技术始终处于国内外光电行业的前沿;
  ———注重技术投入。这些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以上;
  ———拥有占比相当高的科研人员和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股权激励、用1亿“舜宇”上市公司股票重奖科技人员和优秀骨干员工已不是新闻;
  超前的发展意识,推动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拓出了一个全球市场。
  创新:从低端市场到国际光电产业链
  前些时候,在深圳举行的第13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舜宇集团展区内展示了手机高像素模组、各种手机镜头、3D摄像模组等多种光学零组件及高端仪器设备,与会的中外客商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这些产品,一些外商表示出浓厚的合作意向。
  当年由8个农民贷款6万元起家,靠手工生产最简单的光学镜片,到如今生产高像素手机镜头、手机摄像模组、质谱仪、全自动三维影像测量仪、车载光学系统等高科技产品,“舜宇”已大踏步跨入现代光电高新技术领域。
  谈起从单纯的光学镜片转向光电产业链这个话题,王文鉴说,这些年,集团不断努力向光学产业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创意设计和国际高端市场角逐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几年前,“舜宇”抓住手机中配置照相机的市场机遇,研发生产了30万—130万像素的镜头,迅速占据了低端产品市场的巨大份额。由于市场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赢利途径主要通过量的扩张来实现。“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舜宇”不满足这一现状,致力于技术再创新,与全球排名第一的模组企业———日本夏普合作,研发生产200万———500万高像素手机镜头。产品档次的提高,产品的毛利率也得到较大提升,比原来的30万———130万低像素镜头提高了十五个百分点以上。再如手机摄像模组,也从最初的30万像素模组大步跨向800万像素模组,毛利率也提高了十五个百分点。现在“舜宇”已成为华为、联想等国内一流手机企业的第一供应商。
  “舜宇”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凸现,不仅使其站在了国内光学产品生产的最前沿,而且迅速进入了知名跨国公司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产品的高端化延伸为市场的高端化,“舜宇”产品的国际市场实现了“三级跳”:从最初的港台地区、韩国,覆盖到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如今,又进入诺基亚手机的供应链。
  整合:从单纯制造到制造服务
  今天,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已不光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服务链之间的竞争。像GE、IBM这些大型跨国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都已经从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这种服务赢利模式在“舜宇”的身上也有类似的体现。
  去年,“舜宇”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并且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按照常规,只有终端产品才会注册商标,“舜宇”为何也如此注重品牌?王文鉴说,“舜宇”已经开始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这种能力,需要高端的技术和品牌来支撑。谁掌握了上游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谁就控制了下游的话语权,最终控制利润。因此,我们在各种产品和制造过程,都要尽可能向制造以外的环节延伸,占领利润较厚的其他服务性环节。
  从“技术+服务”中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大趋势。“以前我们生产的望远镜、显微镜等产品都由经销商、代理商销售,现在,我们的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很多由我们自己来销售。”王文鉴告诉记者,“‘舜宇’不但由贴牌生产(OEM)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DM)转变,而且还由单纯卖产品向制造服务整合转变。比如我们生产的一款数码显微互动教室产品,使传统的由教师个别地手把手地教学生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的教学方法,变为师生互动的、图像共享的、高效率的教学体系,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公司负责为客户设计和提供个性化方案,帮客户安装,教客户使用。”
  同样,集团子公司上海恒平研发生产的质谱仪,在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环保监测等许多行业中应用广泛,目前国内使用的基本上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舜宇恒平公司开发成功此产品后,替代了进口。对于这种高端设备,“舜宇”大胆转变盈利模式,从单纯生产销售向质谱仪产品与其它必要的硬件设备、软件设计进行有机组合,向用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培训,使质谱仪的设计制造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技术+服务”的盈利模式,使每台质谱仪的毛利率达到了60%—70%,其中服务链的毛利率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从单纯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的转变,使高端产品在高端市场从研发到销售之间变得更简洁、更经济、更具有个性化。这是商业模式的一种调整,有时它创造的财富,不亚于技术创新。
  管理:从粗放低效型到精益高效型
  这是一张令人兴奋的统计表:从2009年起,“舜宇”对4家子公司进行革新后,同比降低损金总额4400万元,降低采购成本5080万元,减少各类费用750万元;2011年,“舜宇”人均销售预计27.5万元,人均利润预计2.6万元,分别比2009年预计增长46.3%和提升73%。
  各项成本的降低、人均效率和效益提升的背后,是精益高效的管理把蕴含着的巨大潜力挖掘了出来。
  让每一个制造流程的要素都迸发出活力,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要精心,每一项工作环节都要精细,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这已成为“舜宇”对精益高效管理的全部诠释。
  从建立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细分规程入手,“舜宇”开展了全方位的制造体系革新,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借以把管理的转型和创新,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综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使生产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获得最高整体效益。
  今年,“舜宇”投资800万元导入SAP系统,借以建成集团统一的管控平台,实现运营管理、制造过程、生产装备和产品流通信息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评选优秀人才和基层管理者、开展QCC活动、员工合理化建议、超级流水线评比等系列文化管理活动也激发了一线员工参与精益高效管理的积极性,以小入手,不断累积,逐步呈现出大的管理效果。
  转型升级拓出一片新天地,让“舜宇”在国际光学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名配角。“转型升级需要长期坚持。”王文鉴表示,“明年,“舜宇”要着重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提升主打产品的全球地位,光学镜片、手机镜头、手机摄像模组和车载系统等产品在现有全球销量的基础上要有一个大的提升;二是2012年的销售指标要提前达到2013年的既定指标。当然,要完成这些目标,困难和挑战并存,但我们有信心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技术服务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5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邮编:100037